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13章 所谓无题

无识水。

······无识水是什么东西?

王逸继续向下看:

——无识之水,泗河东流。非痛心者,活水无声。

这又是什么意思?

上下两句的主语分别是无识水和人,上句讲无识水流向泗河以东,下句讲的是人听不到水流的声音······河水流动却听不到声音,这怎么可能呢?

等等······

他似乎想到什么,也许还真不一定。

说到‘水无声’,王逸想起一首诗词:

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。

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。

这是王维的《画》,小学每个人都背过。

那时候的诗词解析里教过,这首诗的背景是王维在赏析一幅画,这幅画他从远处看能看到山的色彩,走近之后由于是画,所以王维并不能听到画中溪流的流水声,但他却对画中的溪水见以为真,从侧面表现出了画的传神。虽然春天已经过去了但是花朵没有凋谢,诗人走近画卷,人与画处在两个世界,画里的鸟也不会因为怕人而飞走。

书本解释是这么解释的,这勾起了王逸儿时的回忆,他那时向来对古诗的释义喜欢和教材对着干,关于这首诗的解读,他当初也极不认同。

那时候,他为什么不认同来着······

恍惚间他觉得这好像很关键,但是越是努力回溯,王逸就越是感觉脑袋像要炸开,碎片化的记忆扑面而来,却像是羽毛一样想抓却抓不住,只是让人更加焦虑。

王逸刷了一遍脸,心中暗示自己:我可以的,我可以回想起来。

一直以来,在大流的诗篇创作里,一直都是水主动、山主静,然而,在王维的诗词里却刚好反了过来。

按照书本上的解读,正因为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,画里的一切不会变化,所以才会‘近听水无声’、‘春去花还在’、‘人来鸟不惊’。

后三句诗词明显秉持着一个相同的描述逻辑,即‘因为这是一幅画’,所以才会‘这样这样’:

因为是画,当你走近了,活水却听不到声音,因为是画,没有四季变换,所以花过了春天依然盛开······

王逸突然间有灵光一闪而过,他想起来了,想起来小时候的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执拗的不接受这种解释

——如果整首诗都沿用这个逻辑,那么第一句也应该遵守这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