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为什么中国小孩很喜欢说“随便”?

?

为什么中国小孩很喜欢说“随便”?

答:

有两个孩子。

一个出身优渥,被爸爸妈妈娇宠着长大,在她很小的时候,不管什么场合,妈妈都会尊重她的大部分需求并满足她。爸妈本身也自信优秀,在大家族里是佼佼者,能得到周围人的尊重。她从1岁的小不点渐渐长大到7岁,已经越来越会明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。不喜欢的东西说不要,喜欢的就告诉你,我想要什么。

另一个孩子,大部分时间由奶奶带大。爸妈能力不是很强,偶尔一年外出打工,偶尔一年在家干干零活。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太上心,有时忽视,当然好的时候,也会宠溺地带他们去吃喝玩乐。但爸妈因为没什么成就,对应的当大家族聚在一起时就没太多自信,反映在孩子身上,很多时候我问那个11岁的小女孩,你想吃什么?你想玩什么?她都说随便,我都可以。跟着弟弟妹妹们一起就好。

有趣的是,这个7岁的小女孩特别爱跟11岁的小女孩一起玩,因为“不管我想做什么,姐姐都会答应我陪着我。”

讨好型人格也好,缺爱也好,自卑没有底气也好,本质上都是一回事。从小没有被好好对待,没有被尊重和看到,于是自己也看不到自己,不相信表达的意见能被接受,索性不说。或者因为自卑不敢说。更有甚者,可能早早就阻断了通往自己内心的那条路,“我并不知道我想要什么。”

我相信这一代90后育儿会好很多。至少学历的普遍提高,教育的增强,让很多人冲破桎梏,逐渐从为外在评价体系和面子而活,转变到为自身价值而活。但上一代的大部分父母,在当时的文化教育背景下,谁不希望孩子从小能挣面子呢?从小时候逼孩子表演开始,再到长大一点,性格初成期,就开始对孩子指点评价,能带来好评的特点大肆赞赏,让自己没面子的特点就打压贬低。可能一直到孩子的青春期,少年少女初长成,也还在致力于否定孩子的感受。“小孩子能有什么想法呢?”这几乎是当时大部分父母的共识。

这样的情况下,说随便是对自己本能的保护。

我曾以为,我身上的某些痛苦是个例。后面和身边至少10个朋友深度交流过童年事情后,才发现并不是。不是个例,是普遍的痛苦。不同的仅仅在于,各人有各人的痛苦。但童年的伤害是普遍性的。我小时候甚至极端到,在亲戚家吃饭,我没吃饱都不敢再添一碗饭。因为一到需要做选择和被关注的时候,我是充满恐惧的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